周綠雲一九二四年生於上海,自小受父母的熏陶而對藝術產生興趣。大學時代的她主修經濟,畢業後曾任新聞記者,五十年代在相夫教子之餘以學畫為樂,拜嶺南派趙少昂為師。周綠雲在六十年代銳意求新,受當時現代水墨大師呂壽琨影響尤甚,畫風中滲入了西方的抽象表現主義的痕跡,又在意境上向莊禪的哲思追尋。在探索新穎的視覺方式當中,周綠雲把握住了中西的貫通與古今的轉化,因為中國水墨畫本來就處於抽象與具象之間,再現與表現之間,與抽象表現主義不無共通之處。她的繪畫不喜描繪客觀事物,力圖使點、線、面各自最純粹的功能在畫面發放出來,像音樂符號一樣地抒發著作者內心的感情。雖然畫面既抽象且創新,但周綠雲保留著中國書畫筆墨的不同趣味,好像如草書般的速度,石鼓文般的力度,還有飛白筆法、水暈法和大筆潑墨的淋漓痛快。在墨黑的基礎上,周綠雲大膽地運用了強烈對比的色彩和西方顏料,在中國紙上產生了與傳統水墨截然不同的視覺效果。周綠雲在哲學的思想中不斷加強創作的天人合一,抒情和造境的結合。她曾說:我只知道有一個無限大的東西,我們叫它做宇宙一個極小的東西,我們叫它做我。她創作的內容都跟宇宙萬物的孕育和演化有關,無窮的幻想和可能性都盡在畫面上呈現出來,令觀者馳騁在星球滾動和神經細枝蔓延的廣宇。